黑神话:钟馗
当游戏科学在科隆游戏展上首次公开《黑神话:钟馗》的预告片时,可以想象,众多玩家的第一反应是激动与狂喜。然而紧随其后的,或许是一个更大的疑问:为什么?
为什么不是我们翘首以盼的《黑神话:悟空》DLC?
为什么不是之前传闻的“狮驼岭”“三打白骨精”这类备受期待的新章节?
为什么游戏科学选择了一个看似与“西游”主线关联较弱,甚至近乎另起炉灶的主题——钟馗?
不少人心存疑虑:这是否意味着《悟空》的故事将面临烂尾?
是否因为游戏科学此前“画饼”过大,难以收尾,才试图借新作转移视线?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游科会选择做新作,而新作的对象,又为什么会是钟馗?以及它背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02黑猴的遗憾是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作为《黑神话:悟空》的玩家,我们对DLC的期待是真实且迫切的。
从客观来看,尽管《黑神话:悟空》的整体表现远超预期,但游戏依然留下了不少意犹未尽之处。
一方面,现有内容并未完全展现西游世界的全貌。玩家渴望遭遇更多妖怪,体验更曲折的剧情,更想亲眼见证那只桀骜不驯的猴子,如何将九九八十一难彻底踏碎。
另一方面,游戏后半段,尤其是“花果山”部分,能明显感受到赶工意味明显。尽管Boss战设计出色,但我们内部很多编辑就觉得,它在关卡结构和节奏上仍略显仓促,甚至有些区域呈现出“Boss Rush”式的简化处理,削弱了整体探索的层次感。
从商业层面看,推出DLC无疑是稳妥的选择,恰恰能解决上面的这些遗憾。现成的引擎、成熟的制作流程,再加上庞大的粉丝基础……只要游戏科学愿意,完全可以凭借“西游”这一IP,像不少国外大厂那样实现持续的内容产出与商业回报。
但关键问题在于:一个被DLC不断填充和固化的西游,真的是我们想要的“黑神话”吗?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黑神话:悟空》最初打动我们的是什么?
除了游戏本身非常抓眼的品质以外,更在于它对《西游记》原著的重新解读与颠覆性表达。黑神话的真正魅力,恰恰在于那种敢于打破成规、挑战权威的精神气质。
也就是说,它的内核是“破”,是“新”。
而DLC,本质上是一种“补”与“旧”,是在原有框架内的内容延伸。它或许能够补完剧情、丰富设定,却很难再次带来那种颠覆性的体验。
需要警惕的是,长期依赖DLC模式可能会逐渐消耗团队的创造力,玩家的热情也可能因模式化的更新而逐渐退潮。一旦一个充满潜力的IP陷入“不断推出DLC”的路径依赖,它或许将不可避免地向“年货化”倾斜,丧失最初的反叛与灵气。
游戏科学显然意识到了这一风险。正如冯骥在微博中所提到的,任天堂前社长曾言:“在既有的延长线上,是没有未来的。”
尽管任天堂自己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炒冷饭,但其核心产品始终坚持在创新中延续生命力。这一点,或许值得所有内容创作者深思。
03为什么是钟馗?
而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何偏偏选中了钟馗?
在我看来,孙悟空代表的是“阳”,是秩序的破坏者。他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反抗者,他的故事是对天庭代表的神权的直接叩问,叙事风格激昂而外放。
而钟馗,则象征着“阴”,是秩序的审判者。他本身属于体制的一部分,作为含冤而死的鬼王,反被授予审判众鬼的职权。因此,他的故事更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审视,是对地府所代表的司法与伦理结构的深度解构。也正因如此,他的叙事注定是内敛的,充满挣扎与思辨。
孙悟空叩问的是:“谁有资格定义妖?”
钟馗质疑的则是:“谁有资格定义鬼?”
一个问天,一个问地。
一个探讨力量的边界,一个追问规则的公正。
虽然是两套全然不同的逻辑,但都有很强的黑神话的气质。
而从游戏科学早年曝光的商标注册信息,以及此次的更名动向来看,“黑神话”在其构想中本身就是一个IP系列,并不只限于悟空或西游。因此《黑神话:钟馗》的公布并不令人意外,甚至可以说,这比推出一款众人皆可预见的DLC更具意义。它标志着“黑神话”正式迈入了宏大IP构建的新阶段。
当然,如果落实到“钟馗”这个符号本身的话,从PV中你就会发现,他给大家带来的感觉是和当年悟空,有很大的不同的。
《悟空》中的诸多形象,比如土地公、大圣等,大多已有原著基础存于大众认知。西游题材在本质上属于“旧史新说”。
而《钟馗》则更贴近《聊斋志异》般的志怪奇谈风格,对多数人而言充满未知感。这恰恰为以美术表现见长的游戏科学,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钟馗根植于中国民间的鬼神文化,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零散却又充满留白的叙事宝库。各种奇闻异事都具有丰富的解读可能。相较于《西游》的再解读,《钟馗》反而更能无拘无束地展开想象。
有理由相信,凭借游戏科学的实力,待游戏正式发售之时,必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04难能可贵的是什么?
据杨奇今日在社交媒体上透露,《钟馗》的诞生源于一次灵感迸发。
但正如前文所述,实际上早在去年,就曾有人披露《黑神话》系列计划扩展为三部曲——游戏科学已注册《黑神话:姜子牙》与《黑神话:钟馗》商标。这也解释了为何在预告片发布前,网络上早已流传有关《钟馗》的传闻。
然而当《钟馗》正式公布时,笔者反倒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表明游戏科学并未被成功冲昏头脑,依然保持着清醒的战略判断。
近期我们在筹备一档游戏人物专题节目,其中就要聊到《我的世界》创始人Notch的经历。他在卖掉游戏赚了十几亿美元后迷失了方向,仿佛登顶之后茫然四顾,不知前路在何方。
而从冯骥的表述中亦可看出,他在游戏大获成功后虽曾享受喜悦,但很快同样陷入类似困境:苦等二十载终得正果,却面临新征程的定位难题。
稳妥推出DLC固然是一种选择,但毅然决定开发新作,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地方。毕竟成功之后,众人皆以《黑神话》续作的高标准严阵以待,这种压力意味着必须拿出足够重磅的内容,无论是创新玩法、视觉突破还是美术革新,想要再次惊艳玩家,远比当初《黑神话:悟空》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
毕竟,这是黑神话系列,非寻常国产3A可比,玩家绝不会满足于八十分的作品。
05为何迎难而上?
那么,为何要选择这条最艰难的道路?
我们认为,游戏科学正是通过这个选择,对Notch这样的困境作出了自己的回应:当你登临绝顶却发现无路可走时,唯一出路就是亲手再造一座更高险峻峰。以全新的重大挑战凝聚团队斗志,承载万众期待,从而对抗成功后的那种虚无感。
《黑神话:悟空》的意义在于开天辟地,向世界证明中国能打造顶级单机游戏;而《黑神话:钟馗》的价值在于开疆拓土,进一步证明中国单机游戏的成功绝非偶然。
我们需要为《悟空》的DLC暂缓发布感到遗憾吗?我们认为大可不必。正如冯骥在微博承诺的:悟空的传说将在准备充分后正式回归。诚如俗语所言:好饭不怕晚。
以上是我们对《钟馗》发布的一些思考。大家对《钟馗》有何看法?如何看待黑神话IP的未来发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