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天教团》游民评测8.6分 五重奏交织的叙事新章

可能连小高和刚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勤勤恳恳做了十几年游戏,最后竟然是因为小红书上的高强度推销互动,才终于在国内声名大噪。

抛开这些抽象事儿不谈,无论曾经因为《弹丸论破》遭遇了多少“放飞小高”之类的非议,他的能力与创作热情仍然值得肯定——时至今日还活跃在一线的ADV(即日式冒险游戏)制作人,除了他和打越钢太郎外,已然寥寥无几。

而继《百日战纪》后,同样出自小高的《终天教团》也正式发售了。

它其实和《百日战纪》有些相似——都是要做一款没有前人尝试过的ADV作品。只不过《百日战纪》用的是多到100个的结局,而《终天教团》则是将5个属于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玩法的文字游戏融合成一部,就像《邪恶冥刻》作者Daniel Mullins的《六角疑云》(The Hex)曾经所做的那样。

图为《The Hex》,每个角色的故事对应一种游戏类型

作为一名忠实的视觉小说爱好者,我自然早就对本作无比期待,而《终天教团》也用它的品质回应了我。

焕然一新的画风与全程在线的人设,让人难以相信那个曾在《弹丸论破V3》被口诛笔伐的画师smdrr(岛户莉瑠),这次竟能超水平发挥得如此出色——它没有像《百日战纪》那样延续十几年来一贯如此的小高式美学,而是用张扬、独特、神似《女神异闻录5》《美妙世界》等作品的艺术风格,让你能够重拾第一次见到《弹丸论破》美术时的那种惊艳感。

而在最重要的剧本质量上,则让近年来一直对小高的《雾雨迷宫》《百日战纪》等作品颇有微词的我,终于能发自内心为之称赞了——尽管可能还无法触及“神作”的门槛,但它已经是一部水准颇高的商业化作品,几乎达到了小高近十年来的巅峰,也能让人从此对TooKyoGames的作品重拾信心了。

注:本评测会尽量避免剧透,仅谈到笔者所认为必要的部分。

游戏开始我就死了?

“终天教国”,即这次故事的主舞台,是个像教皇国一样政教合一的国度。这里几乎所有国民都是狂热的终天教徒,在科技发达的末世,时刻祈求着全人类的灭亡。

而这里的最高统治者教祖,便是我们的主角——只可惜她已经被人谋杀,连尸体都被像《月姬》的爱尔奎特一样,残忍地切割成了好几块。

不过很快,她就又在神秘的力量下复活,并且完全失忆——连自己都不记得是谁的那种。两位自称被神派来的“天使”告诉她,现在复活使用的仅仅是临时身体,只有在4天时限内找出谋杀自己的真凶,才能通过所谓的“神之试炼”真正重生,否则就会在阳光之下化为灰烬。

带着从天使那里获得的名字“下边零”,主角只好为了活下去开始调查自己的死因,而凶手很快就被锁定在了教团的5位核心干部身上。

这其中每位干部都代表了一个独立篇章,你可以任意选择游玩顺序,但只有将所有篇章都看完后,才能解开全部谜团——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你在《极限脱出:善人死亡》中通过角色线收集信息,并且在真结局中加以汇总一样。

由于每个篇章的体量都相当于一个小规模游戏(单篇章约4-8小时),考虑到特殊性,下文中我将会分别对每个章节进行评价,顺序为推理篇——恋爱篇——恐怖篇——密室篇——428篇。这是我游玩时的顺序,考虑到每条线中的信息与体验,我同样推荐玩家们以此顺序来进行,当然,如果你不想看到一切玩法层面上的剧透,也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结论部分。

【推理篇】暴风雪山庄的逆转裁判

对于以《弹丸论破》起家的小高,推理游戏当然是他的拿手绝活,更何况,这次还有正牌推理作家北山猛邦来提供剧本上的协助——雾切响子的外传小说同样出自他之手。

这个篇章在玩法上类似于《逆转裁判》,因为它会聚焦于一个案件,并且分三天时间,用三场循序渐进的审判找出真相,给人的感觉有点像是“复苏的逆转”。而且在审判环节中采用的也是《逆转裁判1》的信任度机制——你总共有5点生命,错一次扣一点,扣完即Game Over。

不过在审判环节外,本篇的调查环节也采用了相同的信任度设计,只不过生命值会给的更宽裕一些。在向证人们问话时,如果你觉得哪句话有进一步了解的价值,还可以像在《逆转裁判》中威慑一样,通过打个响指来引出对方进一步的证言。虽说如果威慑错了话会倒扣信任度,但就我个人体验下来,调查环节信任度总量还是很充足,即便不存档也能顺利进行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就像《逆转裁判》有心锁,《逆转检事》有逻辑象棋一样,推理篇也提供了一个比较独特的推理机制。在解答某些较难的问题时,你会进入一个有点像《春逝百年抄》的六角格,通过一些基础的问题逐渐递进,从而填满每个格子来解答中心的真相。从玩法角度上来说它并不新颖,但我很喜欢这种通过演绎法环环相扣的推理过程。

而推理篇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字——稳。

你可以感受到最为“本格”的暴风雪山庄模式,以及类似《逆转裁判》的夸张化、标签化式人物塑造。案件本身展开得非常有条不紊,而每一天的审判总是在讨论之前新出现的状况和问题,至于作案手法上,虽然可能有过于放飞想象力而不太现实、严谨的地方,但至少会让你感到推理过程是严谨的——所有证据都在指向同一种可能性。

我个人体验下来,案件本身的难度是与《逆转裁判》系列相当的——即少部分简单的问题可以被你一眼看破,但大多数则需要你思考、排除、借助游戏本身的六角推理系统,甚至是通过存读档来穷举(卡关情况下)才能成功解答。给人的感受基本是保留了足够的思考乐趣,又不至于太难,要远超《雾雨迷宫》宝宝式推理的体验。

【恋爱篇】三个疯批一台戏

你虽然不能期待《终天教团》写出个像《素晴日》那样充满哲学思辨的Galgame,但如果只是做个“校园把妹王”,那它大概还是能成功的。

虽说小高并没有做过恋爱游戏,充其量只是在《弹丸论破》里加了些交友要素,但本作的另一名编剧兼总监中泽工,可是曾经和打越钢太郎一起做过《秋之回忆》等作品的业界老炮。

所以,虽然恋爱篇给我带来的最初印象不算好——因为它无论从UI,还是文本上,都透露出一种类似西方视觉小说的刻板味儿。但随着后续故事发展,编剧笔力通过对角色心理、情感的部分描写真正得以逐渐显现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这种东西肯定只有在业界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人才能写得出来。

总的来说,本篇中你将会在一个校园里,逐渐将三名女生追到手并以成功表白而结束。虽然流程是固定的,但本篇为了还原Galgame式的体验,采用了类似《心跳回忆》《交响乐之雨》《Summer Pocket》等作品的自选地点触发相遇事件的模式。

只要你保持情商在线,在事件中挑对选项,那么女生的好感就会随之上涨,到了满好感就会进入最后的表白环节——前提是,你先要帮每位女生解决掉自己的疑虑与心事,从而深入她们的内心。

这个环节有些类似于《枪声与钻石》中的谈判,过程中的所有选项都以实时呈现——如果你放着不做回答的话,那么对方会继续和你交谈,而如果超过了限定时间,就相当于“沉默以待”。实际上面对有些情况,选择沉默才是正确的解决方式。

恋爱篇的质量或许并不如推理篇那么好(毕竟它前半段还是稍微有些乏味),但总体而言表现依然亮眼。或许让人有点惊喜的是,恋爱篇还加入了一点点类似向《DDLC》的致敬要素,具体这里就不做过多剧透,留待玩家们自行体验。

【恐怖篇】我可以不玩这个吗?

我认为恐怖潜行篇大概是《终天教国》中最差的一个篇章——毕竟制作团队的强项明显不在玩法上,也可能缺乏开发恐怖游戏的经验。

你需要在几个场景中,一边完成剧情布置给你的任务,例如开门、拿钥匙卡、搬运重物、修理管道等,一边躲避随时可能冒出来的敌人——强大的不明生物拿非利,它只要抓到你便会立刻处决。

拿非利会随机在地图中的一些位置出现并巡逻,只要当心不要被它的视野范围看到,就能安全通过。而如果被它发现,也还有补救的措施。只要拼命奔跑拉开一点距离,再躲进地图上的藏身柜子就可以甩开它。

坦白说,这个篇章中的场景建模委实有些简陋,而整个场景的恐怖氛围也非常有限,完全是靠给玩家增加更多刀尖上跳舞的任务来试图增加恐怖感——比如用搬运重物来拖慢玩家的脚步。

所以整个恐怖篇,虽然从故事角度来说可能还算不错,但游玩过程实在是有些无趣,乃至于折磨了,而且,对于那些不太能接受恐怖要素的玩家来说,游戏也没有给予他们任何的降低难度或直接跳过关卡的选项,这着实是不太应该的。

【密室逃脱篇】给打越的一封情书

虽说《终天教团》压根没有打越钢太郎参与,但小高是真的对这位好友念念不忘,乃至于专门写了一个有着大量致敬打越桥段的密室逃脱篇。

在这个篇章中,主角将会和许多因为不明原因被召集起来的人一起,像《极限脱出》中一样经历各种规则的死亡游戏——当然,还有大量和剧情无关的小游戏环节。

其实我对小游戏本身没什么意见,但如果你在一整个篇章中,加了十几次小游戏,还都是俄罗斯方块式拼图、连连看式拼图、以及单格移动式拼图的话……相信我,将这样单调的玩法重复如此多次,可能就算是喜欢拼图游戏的人都会觉得无聊了,更别提像我这种讨厌老套玩法和拼图游戏的人。

而且,本篇也没有提供任何跳过小游戏的方式,而有些拼图的难度确实是稍微高了点,因此也很可能会出现卡关的情况。当然,在游戏发售后由于会有攻略,这大概对玩家们来说并非什么难事。

另一点让人疑惑的是,本篇采用了类似《Doom》《世界树的迷宫》的伪3D视角——就是你在一个2D化的第一人称视角下,要通过左右方向键转向,像开坦克一样移动。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就是这种伪3D视角,会比一般的3D游戏更容易眩晕。

不过,除了上述两点有些迷惑以外,密室逃脱篇的故事本身还是挺不错的,除了勾心斗角的思维碰撞,它还有着不少令人捧腹的桥段。本篇中对于人物的塑造着墨不算多但非常鲜活,充分写明了人性的复杂之处——每个人的身上都可能同时有着善恶两面,你当然要在死亡游戏中留心他人的算计,但要同样要相信他人向你投来的善意。

【428篇】中泽工在燃烧生命!

这里“428篇”是我个人对它的简称,它实际上被称作“多视点视觉小说”——就是像在《428:被封锁的涩谷》中那样,你可以浏览多个角色的篇章,并通过改变他们的行动,从而影响他人命运和整个故事的结局。

自《428》发售后的十几年间,无数人将其奉为神作,却少有人能对其致敬或模仿。因为这种模式十分考验人的剧本创作功底。即便像《Will:美好世界》那样学到一鳞半爪,便已足够令人振奋。

因此在游玩前我便认为,428篇可能是5个篇章中最重磅的一个——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你永远可以相信中泽工(虽说本篇编剧疑似是小山恭平),毕竟曾创作过《Remember11》这种双视点剧本的他,对这种类型自然是手到擒来。

或许最初你会觉得,这个篇章的登场角色数量实在有点少,导致游玩下来没有发生太多视角转换下奇妙的蝴蝶效应,并不如《428》中那么过瘾;且几位角色的命运一开始就交织在了一起,导致故事不会出现像《428》那种“看上去彼此并不相交的人生,最终却全部交汇一处”的振奋感。

但本篇随着游玩,精彩程度也会指数级上升,并呈现给你越来越多的惊喜——比如一些意外的线路或叙诡。且由于登场人物较少,导致每个人物的刻画都非常到位,尤其对干部的塑造,可以说是几条线路中最好的。

可以说,本篇无论在完整性和故事性上都可以做到了几乎浑然一体的地步,导致你就算把它单独切割出去,都大概能有一个8分视觉小说的水准。

不完美,但足以让人满意

在最后,让我们再来全局审视一下《终天教团》这部作品。

尽管《终天教团》以其开创性的“五种不同类型游戏”概念吸引了玩家的目光,但其真正的价值,是在于对核心人物的精炼塑造与高质量的剧本写作,这才是它足以超越小高以往许多作品之处。

相比小高过去的《弹丸论破》《百日战纪》等动辄就要十来个角色登场的作品,《终天教团》将塑造的核心人物精简到了5人——即5个篇章的干部们。而许多仅在单篇中登场的配角,都共同为篇章主角服务,通过一众角色的塑造来凸显出了干部们的形象,这种众星拱月式的写法可谓是非常巧妙。

而每个篇章,几乎都可以完全被当成一个独立的游戏,不仅是核心玩法和UI,就连行文也会有许多差异——好比428篇会转变成第三人称式叙述,而恋爱篇的部分对白会带有一点英文翻译腔。这就保证了《终天教团》能持续提供给玩家足够的新鲜感。而且,本作可以说是回避了《百日战纪》中出现的类似问题——每个篇章都紧密围绕主线,并保持了较高水准,不会有无关紧要或凑数的篇章,也不会出现剧本上的矛盾。

至于游戏中向其他视觉小说致敬的部分,就更是数不胜数,例如前文所提到过的《428》《善人死亡》《枪声与钻石》等。如果你是一个博览各类视觉小说的玩家,那么大概率也会像我一样喜欢《终天教团》——就像《Rewrite》被称为“人类圣经”一样,《终天教团》或许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各类视觉小说的精彩汇集了。

而理所当然的,在这5个篇章结束后,《终天教团》就将进入揭示凶手和真相的解答篇,而这也是决定它成败的最终关键。

令人稍微有点惋惜的是,终篇虽说是平稳落地,回收了绝大部分的疑问和伏笔,但并没能将《终天教团》推向神作的高度。在今天看来,它的核心真相可能多少有点老套了,大概你只需要打两三个篇章就能猜到个大概,导致最终揭示时并没能给人带来多少惊讶——它可能为了追求平稳,而没能像《善人死亡》等作品那样创造出一个足够具有想象力的叙诡。

因此,《终天教团》或许陷入了和《百日战纪》相似的境地——或许能让后人记住它的,不是令人潸然泪下的剧情,也不是惊掉下巴的叙诡,而是“100个结局”“五种不同类型游戏”这些前人未曾挑战过的概念。倒也不是说这些不好,而是因为它们总让人感觉,游戏在剧情领域上没有给人带来创新或是什么打动人心的东西。

所幸,《终天教团》本身高质量的剧本与写作,已经足以让它成为今年最棒的文字类游戏之一。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