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300496:2021年报业绩交流纪要简单整理

应收账款比较高?第一个指标,2021年应收账款占收入31%,2020年是30%,整体平稳,第二个指标,2021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26%,2020年为29.6%,单一客户依赖度在降低,应收账款余额1.55亿,应收账款的客户,扫地机器人客户、另外还有威马、上汽、高通和知名IOT客户,我们以前16-17年是有初创公司的客户,目前结构优化,都是成熟客户。


存货问题,备货多的原因?2020年底有6700万备料,21Q1公司的IOT收入1亿左右,到了21Q4单季度IOT业务有4.4亿,IOT业务的备料增加到2.7亿


IOT业务毛利率?IOT业务海外客户占比较大,八成是海外客户,外汇收入,美元和日元结算,去年汇率变化大,21年算下来,因为汇率波动少确认收入1亿收入规模,利润影响4千万,还原这部分是能够回到20年的水平;应收账款第一名客户有60天账期,我们付款账期30天,我们需要垫资1个月,IOT业务对现金流占用2.4亿水平,年中波峰达到3.4亿。


CTO辞职原因?辞职上市公司高管,在创达的子公司工作,2021年设立,做物联网生态,前期以鸿蒙操作系统开发为主,CTO以技术导向,去做物联网操作系统开发。


资本化率?2020年定增,投入5个方向,定增是有资本化率要求,这只是会计处理核算方式的问题。


关于定增的问题?这次的产业机会是边缘计算,目前是很碎片化的,非常利于创达,这是公司真的想要重点做的方向。


22年收入增速?40%完全没有压力,三条业务线增速:
手机增速30%,小米、OPPO、荣耀等手机客户业务22年都会快速增长,
汽车增速50%,汽车业务客户战略卡位会更好,欧洲、北美等大客户22年也会落地,日本的丰田系电装也在开拓,国内比亚迪、吉利、奇瑞等
IOT增速70%,IOT业务排产已经18亿,机器人300万台,7亿+,Camera20万台,2亿+,XR一定会翻倍


人效提升的问题?人效不是未来五年创达的KPI,边缘计算都是随便化的,有利于创达,围绕客户和应用,逐渐做标准化,既需要培养人,还要开发场景,人员不设限制
IOT毛利率会低,但是会有更大的量,之所以能带来这么大量的增长,是因为创达的软件的差异化,很多客户选择创达是因为创达的软件能力;公司与全球最知名的客户保持紧密合作,与全球巨头在战略层面产生协同。
Royalty:是持续放量,22年这部分持续增长,也受车的出货、销量等因素的影响,从21年签单来看,royalty部分会成为利润贡献重心
智能驾驶:集中在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整车操作系统,技术早期还是需要尝鲜者,做域控制器研发,目前节奏3月份A样出货,3-4月份新投资人的引入。
人才:人才投入只会加大,不会放松。
手机业务:手机业务一路走来,我们的软件、全栈式解决方案能力,手机是稳定现金流,稳定贡献,卡位除苹果外全球所有的头部手机客户,鸿蒙、小米等产业战略合作都在奠定行业的地位


分红问题:公司章程规定20%分红
综合毛利率降低:做了更多人才培养,能够看到未来业务发展的景气度,在现有企业文化下培养更多有战斗力的人才,牺牲短期毛利率培养人才

Q1.公司新成立的智能驾驶子公司的主要功能、主要方向,以及后续的融资方案?

答:该子公司主要服务于创达的高阶自动驾驶的拓展战略。未来的投资融资还得看机遇和恰当的时间点。(各行业纪要关注,调研价值)主要产品是自动驾驶CCU域控制器软硬一体平台。大概在2022中左右会有定点项目公布,大家到时可以关注。


Q2.我们理解CCU是大算力平台,也是主机厂车机架构下一阶段的演进方向。算力端和控制端会分离,嵌入式的部分会集中放在通用芯片的OS里面研发;这样的新需求对创达来说有什么新机会和新变化?

答:我们从软件层面来看,中间件什么的都没变化。硬件方面形成了外围设备的一些接口,这就类似于我们物联网业务的OS+模组软硬一体方案。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实际上也需要软硬一体方案去实现。创达沿着OS的能力,在域控制器领域实现软硬一体方案,目的是未来面向未来的CCU平台,其核心就是OS+软硬一体化。未来的收入规模肯定会增长,目前主要是来自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还没有大规模展开。另外,汽车未来要实现CCU;其路径要么是从座舱切入,要么是从驾驶切入;这也意味着是我们汽车业务布局两条线的汇合。


Q3.未来实现完全的中央集中架构,创达对应的软件工作量和价值量的估计?

答:这个确实很难去估算。从座舱软件许可的规模来去看,低端车30-40元,中端车60-70元,高端车100元+。从自动驾驶泊车方案去看, 目前主要通过外挂盒子来实现,硬件成本700-800元;依赖芯片富余的算力和纯软件去实现将大大减少成本,比如到300-400元,那么这时候这个软件方案的价值就能由原来的100-200元增加到300-400元。从域控制器去看,坦白讲没有单品价格那么清晰,因为里面不仅是硬件的东西,还包括客户自己具体的业务定制逻辑;难以得出一个平均的价格。高端座舱几百块钱。以上完全是为了说明情况提的数字,不建议作为参考。


Q4.创达在智驾芯片的投资、产业合作布局、与芯片厂商的合作策略和生态推进情况?答:刚刚提到的理解创达的三点中第二点就提到了生态。我们是以OS为核心的,大家一定要理解OS是跨芯片、跨平台的;因此现在我们没有独占的选项,与不同的芯片平台都有广泛合作,包括ARM架构和Intel架构的芯片。不同的客户选择不同的平台,我们也必须支持。

我们做汽车业务是从座舱切入的。现在从主流选择来看,座舱芯片选择高通占主流,全球头部20家车厂都在使用,因此我们在高通平台上做的工作会多一些。自动驾驶方面我们和高通Ride平台也有合作进行中;除此之外还包括NVIDIA,地平线,黑芝麻。黑芝麻还是我们投资过的公司。


Q5.过去2-3年创达拿了大量车企座舱芯片的项目,获得了大量RIE收入。展望未来这一方面的增长如何?

答:汽车业务收入的7.81亿元,软件收入6.7亿元,软件许可收入1.1亿元。从过去来看,软件许可收入占汽车业务收入的大概15-20%。从商业逻辑来看,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支持客户的综合价值。软件许可来源于我们的IP,我们的标准化、产品化研发不断扩大IP,现在有1100多个,可以作为客户的选项,客户选多少就出多少;但我们仅将其是做底座,在底座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差异化、定制化,能够满足客户业务场景需求才是我们的目标。IP+软件服务+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三位一体的价值。随着汽车出货量增加,IP收入会增加,但这不是终极目标。IP是针对保有车的出货,软件服务是针对客户新launch车型的前期开发。


Q:现在汽车这块,通用产品是否会更多一些?

A:有一个通用平台,比如用一个芯片平台,我们做好底层的OS、中间件和接口,会让客户的AI能力平移过来简单一些。但客户上层的需求和应用是千差万别的。

Q:域控制器跟谁合作?

A:生产制造的代工厂还在找,还没定。业界有很多生产制造厂商,看谁合适,不一定是tier1。

Q:低速驾驶现在有车型定点吗?

A:现在这个产品整合进来,实质上是丰富了座舱的产品线。从最初的IVI、到视觉功能、泊车功能,产品内容和价值量不断增加。我们给客户提供的是完整的产品方案,低速泊车只是其中的一个模块,主要看客户需求。

低速整合到座舱里,优势在于完全可以通过纯软件的方式实现,不需要再外挂一个硬件盒子。低速和高速是分开的,高速的场景级别更高,是更通用的,而低速场景是在具体场景实现的。低速场景对安全性的要求,相对较低,算力直接用座舱芯片就能承担,现在的座舱芯片算力里也有一定的冗余,因此这是一个经济实惠的方案。

Q:不带低速场景的方案,一套大概多少钱?

A:我们一种是项目制,一种是纯软件授权的,纯IP是不会单独发生的,总是跟项目一起发生的,很难平摊到每一辆车里。而且每个客户需求不一样,很难这样算。总的来说,我们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卖IP,而是为了结合IP做好服务,让IP组合带来产品的相对标准化,带来服务效率的提升,以及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Q:汽车生命周期相对手机更长,汽车在中间OTA升级的时候,公司是否能获得额外收入?

A:汽车出货之前的收入,是design in收入,后面的收入以前都是4S店收到的,现在可以给到软件。Design in的时候我们交付给客户的是一个软件平台,未来涉及到里面的模块、版本更新的时候,都需要开发升级,客户肯定会找到我们,因此我们可以覆盖汽车的全生命周期。

Q:后续的更新,是否有可能找其他厂商去做,就不找公司了?

A:如果你给客户提供的是纯人力外包,只是根据客户的指示去编程,不对产品负责,那后面是会被替代的。而现在是客户想实现某个功能,而我们要为公司实现这个功能,因此之后也要对这个产品负责。不可能找另一个公司来做后期,因为底层代码都是公司自己做的,其他人没有代码,很难做。

Q:这个合作是一个车型一个车型来的,还是一个一个平台来的?

A:根据客户的需求不同。有些车型可以用同一个平台,有一些则没有这种需求。

Q:IP

A:IP收入现在的计算方式有所变化,现在有很多手机IP收入都整合到了项目里面,没有再单独这么收费了。汽车20%来自IP,80%来自开发。Kanzi完全是royalty的,开始做服务后,市占率从20%到了60%。

Q:物联网

A:物联网是一个碎片化的市场,客户和产品都极其分散。这个模式做的是长尾市场,我们先把os做好,不会给客户做一个又一个项目的服务(有一些头部厂商会做一些),主要还是做产品。把OS和芯片整合之后,形成不同的产品类别,模组化出货。面向行业的,会有不同解决方案。面向消费类的,比如扫地机器人系列,其实我们做的解决方案已经整合到了硬件里面了。

客户虽然很分散,但也有一些核心大客户,这些客户出货量是很大的。所以物联网的增长是特别快的,面向的场景和汽车、手机天然不一样。

创达没有什么专职的销售,如果不懂技术,是做不了创达的销售的。我们跟irobot合作,在美国有自己的团队的,给客户定义好需要的芯片和os,之后形成长期合作。这么多客户,肯定不是投入大量的销售人员去做的。

Q:物联网设备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算法,是公司来做还是品牌厂商做?

A:一般是出货厂商做。这些消费类产品会相对汽车简单一些,他们的算法会自己做或者找第三方,我们做的是计算和一些简单的通讯,还是偏基础设施的底层。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共有 1 条评论

hqf521 2年前 回复TA

要点

1.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41.3亿元,同比+57.0%,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46.0%。其中Q4实现营收14.6亿元,同比+73.0%,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30.0%。智能软件、智能网联汽车及智能物联网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6.3、12.2和12.7亿元,同比增长40.3%、58.9%和82.9%。

2.公司预计2022年可实现全年40%的营收增长,其中手机业务预计保持30%增速,汽车50%增速,物联网增速超过70%。

3.公司看好边缘计算及XR业务,未来人员规模会有更大提升。

业绩概况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41.3亿元,同比+57.0%,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46.0%。其中Q4实现营收14.6亿元,同比+73.0%,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30.0%。智能软件、智能网联汽车及智能物联网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6.3、12.2和12.7亿元,同比增长40.3%、58.9%和82.9%。IOT业务收入有80%来自海外客户,汇率变动导致毛利率下降明显,汇率波动对IOT净利润影响4000万左右,对整体的影响 1亿元。

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为26%较前一年下降。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主要是因为IOT业务第一大客户的账期为60天导致。期末存货余额为7.1亿元,同比增加78.5%,公司预计2022年IOT业务会有较大增长因此提前备料。客户账期较长和备货共同导致经营现金流下降较多。

公司认为2022年可实现全年40%的增长,其中手机业务预计保持30%增速,汽车50%增速,物联网增速超过70%。公司目前已拿到超18亿的订单,手机业务增长点主要来自小米、OV和荣耀等客户,汽车业务在2022年将落地欧洲几个著名大厂以及国内的比亚迪、吉利等,物联网业务预计机器人出货超过300万台,摄像头出货20万台以上,XR收入可实现翻倍。

问答环节

Q1.公司CTO是否离职?

A:公司CTO仅辞去上市公司任命的高管职务,并未离开中科创达,目前在北京创达的子公司从事物联网生态、鸿蒙操作系统的开发工作。

Q2. 公司资本化率较高的原因?

A:创达在2020年定增的计划中有资本化要求,总体预计在47%左右,目前实际的资本化比例为37%,20年定增的投入项目目前进展顺利。未来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Q3. 公司2022年本次定增的原因?

A:公司认为边缘计算有非常大的机会,目前边缘计算处于碎片化状态,公司将围绕客户与应用从事相关的标准化开发。同时不排除并购相关领域标的公司的可能。

Q4. 公司如何看待目前人均收入没有显著提升?

A:人效在5年内不会是公司的核心KPI,公司认为当前处于边缘计算爆发的阶段,仍在投入期,需要培育更多员工并将场景落地,预计5年内公司人数将持续增长。

Q5.随着IOT硬件及软件出货量的提升,未来对净利润有何影响?

A:软件是公司的核心能力和差异化点,随产品品类的增加利润规模会持续增长。

Q6.公司如何看待汽车业务中版权费(Royalty)的未来情况?

A:版权费属于持续放量的业务,预计从2022年开始会持续增长,后续会为汽车业务贡献较多利润。

Q7. 请公司拆分一下目前IOT业务的盈利情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A:公司认为2022年IOT业务的收入规模会超过手机业务,长期来看IOT业务的盈利能力不会低于软件业务。公司当前在XR业务竞争中具有独特优势,今年会推出XR的参考设计并找到硬件代工伙伴,因此相关收入会实现翻倍。

Q8.市场上的IOT技术及产品波动性较大,公司如何抓住相应机会?

A:公司与目前世界上较多的知名客户如高通/ARM/微软/FB/华为/微软等持续保持紧密合作,并且在战略层面协同,参与相关公司定义产业链趋势的活动,公司的国际化是公司提前布局新技术新产品的保证。

Q9.公司对于整车智能和自动驾驶相关的业务规划如何?

A:公司的整车操作系统主要集中在高性能计算平台,发展核心是围绕客户需求及产业链发展趋势。

Q10.公司对未来员工规模的规划如何?

A:公司看好IOT业务,未来五年在人才招聘方面只会加大而不是减少投入,会招聘更多差异化人才。

Q11.公司对手机业务的发展规划如何?

A:在行业出货量保持平稳的情况下,公司主要依靠定制化、全栈化的软件实现业绩增长。公司对于手机业务的定位是稳定的现金流来源,未来可保持长期且稳定的增长。

Q12.公司如何看待国内业务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以及今年的分红情况?

A: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有较大的组织化投入,包括对人员以及新业务的投入。公司章程中规定每年有20%的现金分红。

Q13.公司在有8亿理财规模的情况下为什么仍要进行定增?

A:公司每年会对理财规模进行审议,8亿仅是额度并不代表实际购买



作者:调研与次新股大全
链接:https://xueqiu.com/1310713711/213098267
来源:雪球